每年农历7月15,鬼节时,就有本地话叫作“怡解”的东西吃了。(这不清明才用了清明粿祭过了嘛,怎么七月半又有祭的东西吃啦?清明粿本地话叫作“鬼嘎解”,直译应该是粿夹子或是粿匣子,可以用鼠曲草做,可以用艾叶做,菜汁就算了吧。吃法太多,有甜的有咸的,有包馅的,有搓丸的,还有切片炸的)。吃这个的典故和由来我也弄不清。
“怡解”外层是大竹叶包着,里面的米软软糯糯,再里面是馅,我爱吃红豆沙的……当然了掐菜干馅的也不错(是菜干,不是腌菜,也不是腌菜干,三种做法,和用料,各不相同)。
“饴仔”是武夷山人七月半鬼节制作的节粿。
用稠米浆为皮,外面用大竹叶或芭蕉芋叶包成长方形。
其中馅有甜咸两味,清香可口。鼠曲粿、饴仔等节令食品,可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,因而从古至今,久传不衰。